北京时间 :

报社简介

《光明日报》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。是在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,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,打垮了帝国主义侵.....详细>>

广告服务

《光明日报》官方网站 新闻投稿要求 征稿说明

时间:[2023-09-13 14:59]

  《光明日报》是中共中央直属的张历史悠久、独具特色的全国性、综合性日报,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。半个世纪以来,光明日报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、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,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。开放时,光明日报把握正确导向,努力开拓,保持着积极、进取的发展势头,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,贴近现实与生活,贴近读者,风貌新。光明日报在报道内容和版面安排上不断改革出新,体现了本报强烈的时代感和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,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
光明日报读者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国办高校等;是知识分子互相交流的学术平台,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广泛性,是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有效的展示平台。

 
联系方式
投稿电话:13811212117   (可添加微信 备注:光明日报投稿)
广告电话:13911345023(含声明公告)
投稿邮箱:455692546@qq.com  (备注:光明日报投稿 联系人 电话 单位  收费标准请电话咨询)
 
 
《光明日报》各个版面:
(1)理论即理论版:含“理论周刊、理论综合”等版面,征集:优秀社会科学类学术稿件,如哲学、社会学、伦理学、人口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史学等理论性文章。稿件要求:选题专业独特新颖;标题突出简洁;内容突出纯专业理论,不强调政治和政策性。
(2)教育:含“教育周刊、教育新闻”等版面,征集:教育研究、教育新闻、学校风采、教育人物、招生信息等稿件。
(3)摄影美术:含“光影天地、人文地理、时尚彩虹、美术视界、图像笔记、美术评论”等版面,征集:各类高质量摄影和美术作品。
(4)经济:含“经济、市场纵横、经济广场”等版面,征集:经济新闻、经济研究、企业展示、市场信息等稿件。
(5)文艺:含“文艺评论(艺术、文学)、作品副刊、文荟副刊”等版面,征集:文艺评论、文学作品、艺术作品、艺术评论等优秀稿件。
(6)科技:含“科技周刊(科技、健康)、科技新闻”等版面,征集:科技新闻、健康新闻、产品推荐类稿件。
(7)图书出版:含“书评、书林”版面,征集:图书推荐、出版新闻、读书评论等稿件。
(8)国内政治部:含“政治、法治、国是”版面,征集:政治新闻、法治新闻、地方信息、领导访谈等稿件。
 
 
光明日报发稿投稿要求
1. 内容真实可靠。光明日报是一份权威的媒体机构,因此它要求您提供的稿件内容必须真实可靠,不得有任何虚假信息。
2. 观点明确。光明日报注重您的观点和看法。因此,在您的稿件中,您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并支持这些观点。
3. 语言简练明了。光明日报的读者群体非常广泛,因此,您的稿件需要用简洁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,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。
 
发稿投稿技巧
1. 了解媒体特点。在向光明日报或光明网投稿之前,您需要了解这两家媒体的特点和要求。这将有助于您更好地适应它们的发稿要求。
2. 精心准备稿件。在提交稿件之前,您需要仔细准备您的稿件。这包括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,以及确保您的文章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。
3. 遵循反馈意见。如果您的稿件被接受,您需要仔细遵循编辑的反馈意见。编辑会提供有关如何改进您的稿件的宝贵建议。
4. 与编辑建立联系。与编辑建立联系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媒体的要求和期望,以及获得有关如何改进您的稿件的反馈。
 
联系方式
投稿电话:13811212117   (可添加微信 备注:光明日报投稿)
广告电话:13911345023(含声明公告)
投稿邮箱:455692546@qq.com  (备注:光明日报投稿 联系人 电话 单位  收费标准请电话咨询)


发稿案例:

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:四级联动 创新培养化工人才

 

作者:李兆楠 黄振中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9月13日 12版)

 

 

 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贯彻落实“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坚持工学结合、知行合一”的要求,立足郑汴、服务河南,辐射中部地区,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。学校应用化工技术教师团队作为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,基于“产业、企业、职业、专业、就业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创新“主体跨界、需求融合,标准跨界、德技融合,领域跨界、知行融合,角色跨界、文化融合”人才培养新模式,倾力为学生就业铺筑“快车道”。

德技并修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

  学校积极探索实施“四跨界、四融合”人才培养新模式,深化“三教”改革,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坚持德技并修、工学结合,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文化进校园,聘请企业能工巧匠、大师傅进校园,使其从技术技能的操作者变成技能经验的传授者、职业素养的引领者、行业文化的传承者。推进“思政课程”与“课程思政”良性互动,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全面推进“三全育人”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。

立足服务 政校行企四级联动

  教师团队高度重视与化工行业、企业合作,依托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、国家级绿色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、省(市)工程研究中心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10个技术技能创新平台,开展对外培训、职业技能鉴定、技术咨询、成果转化、产学研合作和“到村入户”惠民助农活动等社会服务工作。近年来,为多所高校开展技能培训、新型学徒制培训,学员累计1516人;联合企业,完成横向课题16项,开发新产品30套,校企联合申报专利110件,技术标准9件,为企业增收3000余万元,获得校企办学资助100万元;拓展学生实训基地20个。

专精特新 共建特色产业学院

  学校与三门峡陕州区人民政府共建陕州产业学院,充分发挥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,加强政校行企之间的沟通和联系,从人才培养、专业建设、课程开发、师资培育、实训实践、技术研发、信息交流七个方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。学校发挥在人才和技术方面优势,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供给支撑,服务企业技术技能培训,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,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,多种举措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,为行业、企业、区域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和人才支撑。

  (作者:李兆楠 黄振中)